食薥秫米饭简济之

碗面盈盈红玉浆,不妨礧磈塞空肠。
饥时信矣易为食,珍品徒然何足当。
朝士有谁餐粝饭,市人犹自号粗粮。
传闻吴地今为沼,一饱甘随雁鹜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碗普通的红高粱米饭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开头描写高粱米饭像红玉一样晶莹饱满,虽然粗糙却能填饱肚子。这里用"红玉浆"的比喻让粗粮显得珍贵,暗示在饥荒年代,能吃饱已是幸事。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饥饿时什么都好吃,但平时谁会吃这种粗粮呢?朝廷官员们谁会吃糙米?可普通百姓却连这粗粮都吃不上。通过"朝士"和"市人"的对比,揭露了社会阶层的不公。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听说吴地(江南富庶地区)已成沼泽,百姓只能像野鸭大雁一样四处觅食。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心酸,暗示灾荒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强烈的反差:用美丽的语言描写粗粝的食物,用平静的叙述表达沉痛的心情。诗人没有直接说"百姓好苦",而是通过一碗饭的对比,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诗歌既有艺术美感,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