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次程乡大觉寺之白云亭

半榻云林冒雨移,小亭幽静病夫宜。韶光倏尔随驹隙,民瘼从来畏茧丝。

尘事不关输老衲,公家未了笑痴儿。旧游回首乡山远,空负梅房在翠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诗人在暮春雨天移居大觉寺白云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闲适与忧思交织的复杂心境。

前四句写景抒情:诗人冒雨搬到半山腰的云林小亭,觉得这幽静环境很适合养病。看着春光像白驹过隙般消逝,联想到百姓疾苦就像蚕丝般纠缠难解。这里"驹隙"用阳光穿过缝隙的快速移动比喻时光飞逝,"茧丝"则生动表现了民生多艰的缠绕感。

后四句转为人生感慨:诗人说已把尘世琐事交给老和尚处理,却还被公务缠身自嘲像傻小子。回望故乡远在群山之外,只能辜负那翠绿山间盛开的梅花。最后"梅房在翠微"的意象特别美,既点明暮春时节,又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养病的闲适、对时光的敏感、对民生的关切、对公务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通过雨中山亭的景物自然串联,既有水墨画般的意境,又饱含深沉的人生体悟。特别是"笑痴儿"的自嘲和"空负梅房"的遗憾,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可爱的文人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