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郎中守嘉兴
君昨倅嘉禾,施设皆儒者。
千里称廉平,六邑荷宽假。
海沂虽赖祥,宣室俄思贾。
召还甫再期,出守荣五马。
旧治闻重来,欢呼溢田野。
正苦夏日炎,将沐秋霖洒。
君侯宽且明,义利审取舍。
愿推一片心,大作万间厦。
苛敛戒分肥,严刑去衣赭。
当令愁叹声,转作诗歌写。
如君梁栋才,一麾宁久把。
祇虞席未温,又赋公归雅。
千里称廉平,六邑荷宽假。
海沂虽赖祥,宣室俄思贾。
召还甫再期,出守荣五马。
旧治闻重来,欢呼溢田野。
正苦夏日炎,将沐秋霖洒。
君侯宽且明,义利审取舍。
愿推一片心,大作万间厦。
苛敛戒分肥,严刑去衣赭。
当令愁叹声,转作诗歌写。
如君梁栋才,一麾宁久把。
祇虞席未温,又赋公归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杨郎中的好官调任嘉兴的故事,用老百姓的视角赞美了他的为官之道。
全诗分三个部分:
1. 好官履历(前8句)
- 先说他之前在嘉兴当副手时就像个读书人一样以德服人
- 管辖区千里都夸他清廉公平,六个县的百姓都感激他的宽厚
- 虽然地方上需要他这样的好官,但朝廷更需要人才
- 召回京城才两年,又外放当太守(五马指太守座驾)
2. 百姓期待(中间8句)
- 老百姓听说他要回来,田里干活的人都高兴欢呼
- 就像苦夏里盼来秋雨一样期待(用天气比喻百姓心情)
- 夸他办事明白事理,懂得分寸(义利取舍)
- 希望他继续为民造福(万间厦指造福百姓的政绩)
- 提醒别收重税(苛敛)、别用酷刑(衣赭是囚服)
3. 人才惜别(最后4句)
- 说这样的人才像房梁大材,不会长期放在地方
- 担心他板凳还没坐热(席未温),又要被调回京城
- "公归雅"是《诗经》典故,暗示可能回朝任职
亮点:
- 全篇像老百姓聊天,用"夏日炎""秋霖洒"这种生活化比喻
- 通过百姓欢呼、田间对话的场景,让清官形象更真实
- 结尾的担忧反而强化了杨郎中的优秀——因为好官总是被朝廷争着用
核心思想:
通过调任事件,展现了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官员形象,反映了古代民众对清廉宽厚父母的期待,也透露出人才在朝廷与地方之间流动的现实。
许应龙
(1168—1248)福州闽县人,字恭甫。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籍田令、太学博士。理宗即位,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迁著作郎。出知潮州,训阅军兵,平息盗寇,安抚峒僚,治绩有声。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官兵部尚书,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有《东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