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篇 其二 赵尚书洞门先生

孔鲤庭前事未忘,尚书清节动秋霜。
箧中剩有三千牍,身后从无八百桑。
腹痛远难将酒过,心知先已恸琴亡。
飘零两代归何处,燕子春来几夕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的赵尚书(号洞门先生)的深情之作,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

首联用"孔鲤庭前事"的典故(孔子教导儿子孔鲤要学诗学礼),暗指赵尚书生前像孔子一样重视教育,品格清高如秋霜般凛然。这里没有直接夸赞,而是用典故让人自然联想到逝者的德行。

颔联通过对比凸显赵尚门的清廉:他生前写过的奏章文书还留着三千多件(说明勤政),但死后却没有像古人那样留下八百棵桑树的产业(形容家无余财)。一"有"一"无"之间,清官形象跃然纸上。

颈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哀思:想带着酒去祭奠却相隔太远("腹痛"指曹操祭奠桥玄的典故),又想起伯牙为知音钟子期摔琴的故事,说明二人是心灵相通的知己。这种失去知音的痛楚比不能亲自祭奠更让人伤心。

尾联用"飘零两代"暗示自己和赵尚书两代人的情谊,如今故人已逝,就像春燕归来时看到的夕阳,美好却短暂。用燕子、夕阳这些日常景物,把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得含蓄又深沉。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哀伤,而是通过勤政的证据、清贫的家产、不能祭奠的遗憾、知音难觅的典故,以及春燕夕阳的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对一位清廉官员的追思。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克制而深沉的怀念——就像我们现代人睹物思人时,不会嚎啕大哭,但看到对方留下的笔记本、用过的茶杯,心里会泛起阵阵酸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