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墨工陈伯升

古墨法变今百年,雪斋乃能幻神药。
杜乂肤清卫玠神,眼明再见老陈作。
墨如人意随短长,用之不尽渠解笑。
须君笔端驭龙蛇,他日始信入木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一位叫陈伯升的制墨工匠的赞美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制墨技艺的传承创新
开头说古老的制墨方法已经流传百年,而陈伯升(雪斋)却能像变魔术一样造出神奇的墨。就像用"杜乂皮肤清透、卫玠气质出众"这样的历史美男子来比喻,说陈伯升的墨让人眼前一亮,重现了古代大师的水准。

2. 墨与人的奇妙互动
诗中用拟人手法说墨能"随人心意变化",用多少都不会完,还会"调皮地笑"。这里把墨写活了,既夸墨质量好经久耐用,又暗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典故("用之不尽"出自范仲淹名句),显示墨的高尚品格。

3. 艺术创作的终极期待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希望陈伯升用这墨写出龙飞凤舞的字,将来让人真正体会到"入木三分"的艺术境界。这里用"驭龙蛇"比喻书法气势,用"入木"典故(王羲之写字墨透木板)表达对艺术穿透力的追求。

全诗通过制墨这件小事,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神内核——工匠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通过作品传递艺术生命力。苏轼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墨拟人化、把书法神话化,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技进乎道"的深刻哲理。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