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科举落榜的读书人准备离开京城、返回家乡时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穷通应计一时间"意思是人生得失都是暂时的——现在虽然落榜倒霉(穷),但说不定哪天就能发达(通)。这句话是自我安慰,试图用"风水轮流转"的道理让自己看开些。
第二句"今日甘从刖足还"用了"刖足"的典故(古代砍脚的酷刑),把自己落第比作被砍掉脚。但"甘从"二字很关键,说明他表面认命,其实心里憋着股不服气的劲儿。
第三句"长倚玉人心自醉"最耐人寻味。"玉人"可能指主考官,也可能暗指京城繁华。诗人说曾经长久地巴结讨好权贵(倚玉人),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喝醉酒一样糊涂可笑。这里藏着对科举制度的讽刺。
最后"不辞归去哭荆山"最动人。荆山是家乡的象征,诗人说就算回家面对乡亲父老很丢脸(哭荆山),也绝不赖在京城。这种"宁可站着哭,也不跪着笑"的骨气,让失败者形象反而高大起来。
全诗妙在表面认命,实则暗藏锋芒。把科举失利的痛苦、对权势的鄙视、回乡的羞愧,都转化成了一种带着讽刺的洒脱。就像现代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有无奈,更有尊严。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