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了真行
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
幼子死王事,长安闺门英。
孀居二十年,礼佛读传灯。
一旦遇宗匠,了真训其名。
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
宁死不受辱,托疾燕山京。
湛然怜孤族,赎汝为编氓。
死生本如梦,宠辱真若惊。
莫忘离乱苦,长思厌世情。
三学有龙溪,叩参宜尽诚。
喝碎须弥山,打破乾闼城。
两头俱放下,枯木一枝荣。
幼子死王事,长安闺门英。
孀居二十年,礼佛读传灯。
一旦遇宗匠,了真训其名。
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
宁死不受辱,托疾燕山京。
湛然怜孤族,赎汝为编氓。
死生本如梦,宠辱真若惊。
莫忘离乱苦,长思厌世情。
三学有龙溪,叩参宜尽诚。
喝碎须弥山,打破乾闼城。
两头俱放下,枯木一枝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的遭遇,以及主人公了真在经历苦难后看破红尘、寻求心灵解脱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家族背景(开头4句):交代了真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早逝,母亲守寡二十年,虔诚礼佛。
2. 乱世遭遇(中间8句):描写了真在战乱中(阳翟城破)的悲惨经历。他穿着道服逃难,宁愿装病也不愿屈服,最后被湛然(可能是高僧)赎救成为平民。这部分突出"宁死不受辱"的骨气。
3. 人生感悟(接下来4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生死如梦,荣辱无常,劝诫了真要牢记乱世苦难,保持超脱世俗的心态。
4. 修行指引(最后4句):建议了真去龙溪寺修行,要诚心参悟佛法。"喝碎须弥山"等比喻是说要用佛法智慧打破执念,放下生死、荣辱这些对立观念,才能像枯木逢春般获得新生。
诗歌魅力在于: - 用家族故事折射时代动荡 - 通过具体遭遇(城破、逃难)展现人物气节 - 将佛理融入人生经历,不生硬 - 结尾的修行建议充满禅意,用"枯木逢春"给人希望
全诗告诉我们:在乱世中要保持尊严,看淡荣辱,通过修行获得心灵解脱。这种面对苦难的智慧,至今仍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