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送燕

曾栖幕上,暂依宇下,弱羽处处堪寄。
翩然便欲辞巢去,似怕寻常巷陌,再到难记。
还细踏、帘钩认取,又相对、呢喃未已。
徘徊意、应惜茅堂,此后整长闭。
抵得江南一度,雪程风驿,草草诗人下第。
春来且住,秋来且别,身世谁非旅邸。
笑行藏未稳,与尔飘飘定何异。
知明岁、花浓柳澹,社日前头,主人归也未。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燕子的场景,但其实是借燕子表达人生漂泊的感慨。

上片写燕子:
- 燕子平时住在屋檐下、帷幕上,翅膀虽弱但处处都能安家。
- 现在要飞走了,好像怕以后再来会认不出这条寻常小巷。
- 临走前还在帘钩上徘徊,对着人不停鸣叫,似乎舍不得这间茅草屋,知道这一走屋子就要长期关闭了。

下片转到人生:
- 诗人自比落第书生,像燕子一样在风雪中奔波。
- 说人生就像住旅馆,春天来秋天走,谁不是过客呢?
- 笑自己和燕子一样居无定所,飘来飘去没什么区别。
- 最后问:明年花开时,主人(可能指朝廷或机遇)会不会回来呢?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全词妙在把燕子拟人化,通过燕子迁徙写人生漂泊。燕子认路的特点被用来表现人对故地的眷恋,燕子秋去春来的习性正好比喻人生起伏。最后一句用疑问结尾,留下淡淡惆怅,让人感受到古代读书人功名未就时的无奈。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