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阁晚眺同王印川李筱潭二广文
青山澹将夕,暝色入飞鸟。
余霞尚绮丽,钟动月初皦。
平生癖看山,山晚看愈好。
商飙洒然来,长空秋浩浩。
浮图凌百尺,怖鸰巢缥缈。
铁佛铁何年,炉鞴群灵绕。
佛法无尽藏,何大亦何小。
泰山等秋毫,闻诸漆园老。
平阳古都会,怀古足搜讨。
百族尚雍熙,唐风斯未邈。
奈何阳九厄,寇盗纷缠扰。
廓清幸当时,祅氛顿湔扫。
霍岳北岝崿,汾水西灏淼。
我来僦僧舍,便觉出尘表。
前身或行脚,到处留鸿爪。
飘然下虚阁,清坐对风筱。
余霞尚绮丽,钟动月初皦。
平生癖看山,山晚看愈好。
商飙洒然来,长空秋浩浩。
浮图凌百尺,怖鸰巢缥缈。
铁佛铁何年,炉鞴群灵绕。
佛法无尽藏,何大亦何小。
泰山等秋毫,闻诸漆园老。
平阳古都会,怀古足搜讨。
百族尚雍熙,唐风斯未邈。
奈何阳九厄,寇盗纷缠扰。
廓清幸当时,祅氛顿湔扫。
霍岳北岝崿,汾水西灏淼。
我来僦僧舍,便觉出尘表。
前身或行脚,到处留鸿爪。
飘然下虚阁,清坐对风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大云寺阁远眺的宁静景色,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历史和佛理的思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世事的感慨。
第一部分:傍晚的宁静美景(前八句)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傍晚山景图:青山渐渐暗淡,暮色中飞鸟归巢,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钟声响起,月亮初升。诗人自称有“看山”的癖好,尤其喜欢傍晚时分的山景,因为此时的山色更加迷人。秋风拂面,长空辽阔,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部分:寺庙的庄严与佛理的深邃(中间八句)
诗人将目光转向寺庙,高耸的佛塔凌空而立,鸟儿在云雾缭绕的塔顶筑巢。铁铸的佛像历经岁月,香火不断,仿佛有神灵环绕。诗人由此联想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它包容万物,无所谓大小之分。泰山和秋毫在佛法面前都是平等的,这让人想起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第三部分:怀古与忧时(后八句)
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平阳古城的历史,这里曾是繁华的都会,民风淳朴。然而,如今却饱受战乱之苦,盗贼横行。所幸动乱已经平息,社会恢复了安宁。霍山巍峨,汾水奔流,诗人寄居僧舍,仿佛超脱尘世。他觉得自己前世或许是个云游僧人,四处漂泊,留下足迹。最后,诗人飘然走下阁楼,在清风竹影中静坐,享受片刻的宁静。
诗歌的魅力:
* 画面感强: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傍晚的山色、寺庙的庄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 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对历史的感慨、对佛理的思考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
* 哲理深刻: 诗歌不仅写景,还融入了对人生、历史和佛理的思考,引人深思。
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既有宁静的山水,也有庄严的寺庙,还有诗人深沉的情感。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