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仙诗 其二十四

诛茅都在白云巅,学道心清自不眠。
抽得地坪三四尺,倒呼明月到床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深山修仙的闲适生活,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白云缭绕的高山上搭建茅屋,因为内心清净、专注修道而睡不着觉。这里的"不眠"不是失眠的痛苦,而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后两句特别有趣:主人公挖了个三四尺深的小坑,躺在床上就能从坑里看到倒映的月亮,仿佛是把月亮喊到床边作伴。这种写法把普通的挖坑行为写得妙趣横生,展现了修仙者天真烂漫的一面。

全诗用简单的动作(诛茅、抽地坪)和自然景物(白云、明月),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修行世界。最打动人的是最后这个"倒呼明月"的创意,既表现了修仙生活的清幽,又透露出主人公孩子般的顽皮心态,让整首诗在仙气飘飘之余,又显得亲切可爱。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