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六首 其一 (辛未)

沈郎归兴及秋风,拟学烟波笠泽翁。
不恋湖庄收紫茜,爱他千树洞庭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沈郎的人向往隐居生活的画面。

第一句"沈郎归兴及秋风"说沈郎在秋风吹起时产生了回乡的念头。这里的"归兴"就是指想回家的心情。

第二句"拟学烟波笠泽翁"写沈郎想效仿古代隐士范蠡,范蠡曾戴着斗笠在烟波浩渺的太湖边隐居。"笠泽"就是太湖的古称。

第三句"不恋湖庄收紫茜"说沈郎不贪恋湖边庄园里能收获的紫红色茜草(一种贵重染料植物),表示他不留恋世俗的财富。

最后一句"爱他千树洞庭红"点明沈郎真正喜爱的是洞庭湖边漫山遍野的红叶。这里的"红"既指枫叶,也暗喻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的高洁志趣。最妙的是最后用"洞庭红"这个意象,既描绘了美景,又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