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月夜,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微妙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昨夜月明好,清光万里同"像一张全景照片:昨晚月亮特别亮,皎洁的月光均匀地洒向大地。这里"万里同"三字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月光像一层薄纱,轻柔地覆盖着万物。
中间四句是四个特写镜头:台阶上有人辗转难眠("阶閒人少睡"),高阁里的烛火静静燃烧("阁迥烛无风"),深夜饮酒后口干舌燥("酒渴三更后"),心灵在月光下变得澄澈透明("心空四照中")。这些细节看似平常,但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带着淡淡愁绪的夜晚氛围。
最后两句突然飞入两只乌鹊,它们掠过官府大门向东飞去("南来尚乌鹊,飞过戟门东")。这个动态画面打破了前面的宁静,给诗增添了一丝灵动感,也暗示着诗人或许在思考人生际遇——就像鸟儿偶然飞过,人的某些经历也是转瞬即逝的。
全诗妙在把月光、烛火、鸟影这些寻常景物,与失眠、饮酒这些日常行为自然融合,既写出了夜晚的真实质感,又透露出诗人当时若有所思的心境。最精彩的是"心空四照中"这句,把被月光照亮的心灵比作透明的水晶,这个比喻既新颖又贴切,让整首诗的情感升华了。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