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翠崖(一作「岩」)寺壁

迎笑堂前九节筇,閒来无事得从容。
时闻雷护千年橘,夜听风传万壑松。
茅屋人家芳草合(一作「外」),竹房僧住翠微浓(一作「中」)。
一蓑烟雨归来晚,遥听云间起暮钟(见《江西诗征》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寺中的悠闲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

首联“迎笑堂前九节筇,閒来无事得从容”写诗人拄着竹杖,在寺前悠然自得,没有俗事烦扰,心情轻松自在。“九节筇”指竹杖,暗示诗人是一位超脱尘世的隐者。

颔联“时闻雷护千年橘,夜听风传万壑松”通过听觉展现山中的神奇景象:白天仿佛听到雷声在保护古老的橘树(传说中千年橘有灵性),夜晚则听着山风吹过万壑松林,气势磅礴。这两句既写实又带神话色彩,让山林显得神秘而壮美。

颈联“茅屋人家芳草合(一作「外」),竹房僧住翠微浓(一作「中」)”转向视觉描写:山间茅屋被芳草环绕,僧人的竹房掩映在青翠的山色中。这里“芳草合”和“翠微浓”用叠字和色彩渲染,突出山居的清幽与生机。

尾联“一蓑烟雨归来晚,遥听云间起暮钟”是点睛之笔:诗人披着蓑衣冒雨晚归,远远听到云中传来寺院的钟声。暮钟的悠远与烟雨的朦胧相映,营造出空灵禅意的境界,也暗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全诗以山寺生活为背景,通过雷、风、松、钟等意象,展现大自然的壮美与灵性,同时透露出诗人远离喧嚣、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云雾缭绕的深山,感受到宁静与超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