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山赏秋的场景,充满豁达又略带感伤的情怀。
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约重阳节登山,拄着竹杖寻找最佳观景点。"豁双眸"三字生动表现出登高望远时视野突然开阔的惊喜感。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秋日山景:晴朗的天空下群山苍翠,但萧瑟的旷野中落叶又引发愁绪;诗人豪放地痛饮浊酒,却又因年老而不好意思像年轻人那样头插菊花。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既有老当益壮的豪情,又不得不服老的感慨。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任凭山风吹落帽子也不在意,只管沉醉在漫山秋色中。"坐破"二字用得极妙,既说久坐赏景,又暗指秋色浓烈得仿佛要把山都染透。结尾"一色秋"三字,把整座山化作一片秋意的海洋,意境开阔深远。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通过登山、饮酒、赏菊等重阳习俗,展现了一位豁达老人既享受当下、又感慨年华的复杂心境,最后以人与秋色融为一体的画面收束,余韵悠长。
李訦
(1144—1220)宋泉州晋江人,祖籍济州钜野,字诚之,号臞庵。李邴孙。以祖荫入仕。历知黄、袁二州,以治绩迁夔州路提点刑狱,除转运判官,擢大理少卿,免归。后起帅广西,除宝谟、敷文阁待制,出知建宁府,奉祠。有《续通鉴长编分类》、《谈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