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叹

老马知涂益可羞,寒灯冷砚照穷愁。
著书不望从儿读,归舍何当与妇谋。
赤脚踏鲲真浪计,短衣射虎恐长休。
何人得似襄阳守,乞我苕湖十顷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灯下叹》通过一个落魄文人的自嘲口吻,生动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开头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自嘲:明明有经验却混得不好,连老马都不如。寒灯冷砚的凄凉场景,直接烘托出穷困潦倒的处境。

中间四句用三个强烈对比:
1. 写书却不指望儿子能读懂(暗示家学难继)
2. 回家都不敢和妻子商量(说明生活窘迫)
3. 光脚追大鱼是痴心妄想,短衣打虎更是找死(比喻不切实际的抱负)

最后突然笔锋一转,用"襄阳守"的典故(指东晋名士山简)做对比:别人能轻松获得十顷湖田,而自己却只能在寒灯下发愁。这种强烈的反差,把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妙在把文人失意的酸楚,用自黑的口吻说出来——既像抱怨,又像苦笑,让读者在同情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带着幽默的无奈。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