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叫张廷琛的官员。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这位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惋惜之情。
前四句写张廷琛生前的风采:他是位胸怀宽广的豪杰(湖海士),向来以风流倜傥著称。曾在元帅帐中出谋划策(元戎幕),在塞北边境立下赫赫战功(宣威塞北秋)。"塞北秋"这个意象既点明作战季节,又暗含肃杀之气。
中间两句用对比手法写他的遗憾:在辽东的抱负未能实现(分辽空往恨),但在保卫蜀地时仍展现了才能(保蜀尚前筹)。"空往恨"三字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曾经辉煌的功业(三刀梦,典出古代官员升迁的吉兆)如今落寞收场,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取次休"用口语化的表达,让惋惜之情更显真切。
全诗通过"湖海士-元戎幕-塞北秋"的豪迈,到"空往恨-落寞-休"的转折,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想风流""真成"这样生活化的语言,让悼念之情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