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雩斋居
旬馀逢八斋⑴,端居得静便。
静便心应适,而转愁绪繁。
绪繁云缘何,望泽意殷然。
往来郭门外,非不麦芊芊。
及时施甘膏,乃可期饼饘。
絮云亦屡作,率被狂风牵。
斋无不用敬,明禋况祈年。
望柱占础润,遑问春阑珊。
静便心应适,而转愁绪繁。
绪繁云缘何,望泽意殷然。
往来郭门外,非不麦芊芊。
及时施甘膏,乃可期饼饘。
絮云亦屡作,率被狂风牵。
斋无不用敬,明禋况祈年。
望柱占础润,遑问春阑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皇帝在斋戒期间祈雨的心情,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表面是写斋戒,实际是写焦虑 开头说斋戒十多天终于能安静休息,但越安静心里越乱。就像现代人想静心却忍不住刷手机看天气预报——皇帝愁的是庄稼缺水。
2. 用对比制造张力 城外麦田长得挺茂盛("麦芊芊"),但急需一场透雨才能保证秋收有饭吃("饼饘"指干粮)。就像农民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却担心不下雨会前功尽弃。
3. 天气的捉弄 说"云被风牵走"特别生动,明明看见乌云来了,结果一阵大风刮跑,这种希望落空的着急,和现代人等台风转向的心情一模一样。
4. 仪式感背后的真心 虽然斋戒祈雨是固定流程,但皇帝是真着急——偷偷看柱子有没有返潮(古人判断下雨的土方法),连春天快过完了("春阑珊")都顾不上了,像个坐立不安的大家长。
全诗妙在把皇帝的"人设"放下了,展现了一个为民生操心的普通人形象:既要做足仪式,又忍不住搞"民间小观测";既要维持威严,又急得团团转。这种反差让古代统治者有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