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君主寻找贤才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圣主求贤按画图”意味着一位英明的君主根据画像在寻找人才。这里的“画图”很可能是指古代的画像或者某些特定的仕途选拔方式,象征着对人才的选拔和重视。
接下来的“顿将天秩卑胥徒”则表示这位君主一反常态,将原本地位低下的官员提拔为重要的官员,就像把低等的士兵提拔为军官一样,打破了常规的等级制度。这反映了君主对于人才的重视超过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精神不是能玄会,颜色安知非滥竽”这两句则有更深的含义。“精神不是能玄会”说的是选拔贤才并不能仅仅通过表面的才具来评判,真正的贤能是难以用表面的才华来衡量的。“颜色安知非滥竽”则是通过一个典故来说明,表面的才能可能并不真实,就像战国时期“滥竽充数”的故事,用一个竽来冒充很多竽来充数,真正的才能和素质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发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才选拔和识别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真正的贤能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深入了解和观察。这也是古代选拔人才时的一种智慧和态度。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