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民叹

百谷烂尽百草死,三旬之外雨不止。
五里十里少炊烟,七日八日无米市。
罗雀掘鼠难充饥,采采苦苡连蒿枝。
枵腹未充青草尽,沿山搜取地卷皮⑴。
穷民籴米贵如珠,富民闭粜气不苏。
家拥仓箱野饿莩,直以膏血相吞屠。
千村万村愁谷贵,饥火烹煎五中沸。
谁知豪右更居奇,翻言我欲贵犹未。
老弱饿久难出门,壮者乞食周前村。
一日难乞数合米,鬼国往往游饥魂。
从来饥寒生盗贼,欲济时艰苦无策。
我思绘作流民图,为民请命哀穷迫。
入门趑趄未敢言,但见有酒如淮肉如陌,贵人堂前正宴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饥荒图景,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灾民的绝望与富人的冷漠。

开篇就用"百谷烂尽""百草死"展现灾情之重——连续三十多天的暴雨让庄稼全毁了。接着用具体数字"五里十里""七日八日"描写人间惨状:方圆几里都看不到炊烟,集市上连续多日买不到米。人们饿到挖老鼠洞、捉麻雀充饥,连苦涩的野菜和树皮都吃光了。

最讽刺的是贫富对比:穷人买米像买珍珠一样贵,富人却紧锁粮仓见死不救。诗人用"膏血相吞屠"这个血腥比喻,控诉富人简直是在喝灾民的血。更可恨的是,奸商们还在囤积居奇,觉得米价涨得还不够高。

灾民们走投无路:老弱病残饿得走不动,青壮年讨饭也难求几粒米,路上随处可见饿死的尸体。诗人担忧这样下去会引发暴乱,却想不出解决办法,只能想到画"流民图"向当权者求救。

结尾最扎心:当诗人战战兢兢来到官员府邸,看到的却是酒肉堆积如山的宴饮场面。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尾像记耳光,抽醒了所有读者:原来不是没有粮食,只是粮食都在权贵的餐桌上。

全诗像部纪实电影,用白描手法记录灾难,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血泪。最厉害的是层层递进的结构:从天灾写到人祸,从自然现象写到社会矛盾,最后用宴席场景点破主题——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现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