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桥的壮丽景色,同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前两句"英云皓雨泻明蠲,题和人间第六泉"写景:洁白的云朵和明亮的雨水倾泻而下,将三峡桥冲刷得晶莹剔透。这里被称为"人间第六泉",说明此地的水质极佳。诗人用"泻明蠲"这个生动的比喻,让人仿佛看到雨水冲刷后桥面闪闪发亮的景象。
后两句"似把谷帘从黜降,却将此水为超迁"转入抒情:诗人觉得这里的瀑布(谷帘)好像是从高处被贬谪下来的,而这里的泉水却获得了升迁。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比作官场中人,通过"黜降"和"超迁"的对比,既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又暗含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感悟。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三峡桥的壮美景色 2. 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人生哲理 3. 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引发读者对人生际遇的思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