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峄山

邹鲁名山大峄雄,芙蓉如削插晴空。
崖边细草千春碧,涧底寒花五月红。
海色凭临青玉杖,仙音不散白云宫。
生来最厌尘寰累,何日移家住此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的壮美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首联"邹鲁名山大峄雄,芙蓉如削插晴空"开门见山,用"雄"字点出峄山的雄伟气势,把山峰比作削尖的芙蓉花直插云霄,画面感极强。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山景:
- "崖边细草千春碧":悬崖边的细草四季常青,突出山间生命的顽强。
- "涧底寒花五月红":山涧里的野花在五月依然红艳,展现山间独特的美景。
- "海色凭临青玉杖":诗人拄着青玉杖远眺,仿佛能看到大海的颜色,极言山势之高。
- "仙音不散白云宫":白云缭绕的山间仿佛有仙乐回荡,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尾联"生来最厌尘寰累,何日移家住此中"直抒胸臆:诗人天生厌恶尘世的烦扰,渴望有一天能搬到这仙境般的山中居住。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整首诗的情感核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如"芙蓉如削"),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直白的抒情,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峄山的壮美,又能理解诗人渴望远离尘嚣的心情。诗中"细草"、"寒花"、"青玉杖"等意象的选择,都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志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