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江南画卷,用生活化的语言带我们走进那个朦胧而诗意的世界。
上片从风吹花落的动态画面切入,"香红暖翠"四个字就让人仿佛闻到花香、看到绿意。风吹散了花瓣,但美景却深深刻在心头,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特别打动人。后半段写迷迷糊糊的梦境里,突然被隔水飘来的歌声惊醒,青砖围墙里不知是谁家在欢聚,这种似醒非醒的状态很有代入感。
下片镜头转向更广阔的景色。柳条掩映的楼台、梨花盛开的庭院,细雨蒙蒙中画船缓缓归来,这些意象堆叠出一幅典型的水乡暮归图。最妙的是结尾:荠菜花开遍野,娇艳的檀心花(可能是杜鹃)却无人欣赏,把整个春城都染黄了——这里的"黄了"既写实(春花凋谢的枯黄)又写虚(春光流逝的惆怅),用家常话道出了人人都能共鸣的惜春之情。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通过声音(歌板)、色彩(香红、青粉、黄)、气味(花香)等多维度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略带感伤的春日傍晚。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