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文人因手臂疼痛无法执笔的无奈与自嘲。
首联"百疾乘衰运,双肱怯痺摇"用夸张手法说各种病痛趁着自己身体衰弱时来袭,两只手臂因麻痹而颤抖。这里把病痛拟人化,仿佛它们会抓住人虚弱时发动攻击。
颔联"身知九折痛,肉讶半分销"继续写病痛程度。"九折痛"用夸张比喻,说身体像被反复折断般疼痛;"半分销"则幽默地说手臂肌肉仿佛消减了一半,这种自我调侃让病痛描写不那么沉重。
颈联"掉市将谁羡,拘原莫我邀"用两个典故表达无奈:即便有"屠龙技"也无人欣赏,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的生活也过不了。这里透露出文人不能执笔时失去价值的焦虑。
尾联"惟堪楚林下,如槁学承蜩"是全诗最精彩的自嘲:既然写不了字,不如像《庄子》里那位老人一样,在树林里专心用竹竿粘蝉。这个比喻既符合文人身份,又巧妙化解了病痛带来的沮丧。
全诗用幽默化解病痛之苦,通过文人特有的表达方式,把一个日常的生病经历写得妙趣横生。诗中夸张的比喻、贴切的典故、巧妙的自嘲,都展现了文人面对困境时特有的豁达与智慧。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