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道中憩永明寺次壁上留题韵

个个僧房密,真如百鸟窝。
经翻梵语乱,诗掩壁尘多。
渴吻思清供,忧心苦旱魔。
谁铭堂下石,聊为一摩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香火旺盛但略显杂乱的寺庙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旱灾的忧虑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寺庙环境:每个僧房都挨得很近,像百鸟挤在一起的鸟窝;翻动经书时外语经文听起来杂乱无章,墙上的题诗被灰尘覆盖大半。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寺庙的热闹香火,也暗示了环境的喧嚣与陈旧。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口干舌燥渴望清茶解渴,心里更担忧着肆虐的旱灾。最后两句意味深长——看着堂下的石碑,诗人不禁抚摸沉思:这石碑记载着什么故事?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古迹时,总会好奇它背后的历史一样。

全诗妙在将日常见闻(寺庙景象)与时代困境(旱灾)自然结合,最后用"摩挲石碑"这个动作,含蓄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就像现代人旅游时,既会拍照打卡,也会对景点的历史产生遐想,诗人通过细腻观察和深沉感慨,让寻常的寺庙游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