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左军马图
韩公画马称神笔,矫首昂藏山鬼泣。
眼明见此饮马图,乃知矩度不可轶。
定嫌昔日徐庾体,渴骥奔泉超法律。
骐骥骅骝志千里,屹立天闲甘伏枥。
气势相宜适操纵,肉骨兼匀称肥瘠。
世人但以骊黄求,翠驳玉花烦剪剔。
苦论右军爱鹅趣,知公爱马应成癖。
山阴道士不换经,已悟黄庭养生术。
持将此卷参马祖,待须一口西江吸⑴。
眼明见此饮马图,乃知矩度不可轶。
定嫌昔日徐庾体,渴骥奔泉超法律。
骐骥骅骝志千里,屹立天闲甘伏枥。
气势相宜适操纵,肉骨兼匀称肥瘠。
世人但以骊黄求,翠驳玉花烦剪剔。
苦论右军爱鹅趣,知公爱马应成癖。
山阴道士不换经,已悟黄庭养生术。
持将此卷参马祖,待须一口西江吸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韩公的画马高手,通过描述他画的马,展现其艺术造诣和独特魅力。
1. 开篇夸赞画技高超 诗一开头就说韩公画马堪称“神笔”,他笔下的马昂首挺胸,气势非凡,连山鬼看了都害怕。这说明韩公的画技出神入化,马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力量感。
2. 强调规矩与自由并重 诗人看到这幅《饮马图》后,感叹韩公的画既有严格的法度(“矩度不可轶”),又不受传统束缚(“渴骥奔泉超法律”)。意思是他的画既符合艺术规律,又能突破常规,充满动感。
3. 马的形象生动传神 诗中提到马的气质、姿态、肌肉和骨骼都恰到好处(“气势相宜”“肉骨兼匀”),说明韩公观察细致,画出的马不仅外形逼真,还富有生命力。
4. 讽刺世俗眼光 普通人只关注马的外表颜色(“世人但以骊黄求”),喜欢给马修剪装饰(“翠驳玉花烦剪剔”),但韩公更注重马的内在神韵,就像王羲之爱鹅一样,他爱马成痴,追求的是艺术的真趣。
5. 结尾升华主题 最后诗人说,这幅画甚至可以拿去参拜“马祖”(佛教中的马头观音),暗指韩公的画已超越世俗,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总结:这首诗通过赞美韩公画马的技艺,表达了艺术创作既要遵循法度,又要突破常规,追求神韵而非表面华丽。诗人还讽刺了世俗的肤浅审美,强调真正的艺术需要深厚的观察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