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了吴汉槎的诗集《秋笳集》后有感而发。全诗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才子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高度赞美了吴汉槎诗歌的艺术价值。
前两句开门见山说才子大多命运不好,但像吴汉槎这样的才子终究会得到认可。"千金生骏马"用名马比喻吴汉槎的才华珍贵,"百琲重文姬"则用珠宝比喻其诗作价值连城。
中间两句提到两种音乐:羌族的筚篥和汉代的琵琶,这都是很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但诗人说这些都比不上吴汉槎的乐府诗(指他的诗歌作品)。
最后两句是诗人读诗后的真实感受:每次重读吴汉槎的诗,都会感到深深的悲伤。这种悲伤既是对才子命运的同情,也是被诗歌艺术感染力所打动。
整首诗用简单明了的比喻,把对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同情和对其诗歌成就的赞美表达得真挚动人。诗人没有用复杂难懂的词句,而是通过骏马、珠宝、音乐这些常见事物作比,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吴汉槎诗歌的价值和魅力。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