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寄希颖 今夏患雨不出,注成《老子》感赋(1943年)

阳乌南没已凄清,愁雨悲风怒作声。
便尔出门何所适,未须窥牖已能明。
时移动变心知愧,地老天荒世代更。
幽愤为书完注老,万灵方寸有无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3年中秋,作者在战乱年代借注解《老子》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前两句用"太阳南沉""风雨怒号"的意象,描绘出阴冷压抑的环境,暗示当时动荡的社会氛围。三四句说即便出门也无处可去,不用看窗外也能感受到世道的黑暗,表达对时局的无奈。

五六句"时运变迁让我心生愧疚,世界更迭如同天地荒老",既感慨时代巨变,又暗含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幽愤中完成《老子》注解,世间万物其实都存在于方寸之心,暗指乱世中仍要保持精神世界的清明。

全诗以风雨如晦的中秋夜为背景,将个人注解经典的经历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既有对现实的悲愤,又透露出道家"顺应自然"的智慧,在黑暗中寻求精神出路。语言凝练但情感深沉,展现了传统文人在乱世中的精神坚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