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妾薄命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起云梯。夜夜愁君辽海外,
年年弃妾渭桥西。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谁家夫婿不从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且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北斗星前横度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每怜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胜人。愿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个独守空房的妻子视角,讲述战争带来的分离之苦。全诗用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孤独。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丈夫出征后,妻子独自在家,日夜担忧他在战场上的安危。"辽海""渭桥"这些地名,暗示丈夫越走越远。接着用春天燕子衔花、琴声含怨、镜子闲置等画面,表现女子无心梳妆的愁绪。

中间部分写其他家庭同样面临分离,但女子仍抱有一丝希望,幻想丈夫能像候鸟一样按时归来。深夜缝衣、灯灭独坐的场景特别打动人,把孤独感写到极致。最后"愿君"两句是点睛之笔,虽然知道希望渺茫,还是期盼丈夫能在明年春天平安归来。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夜夜愁君""年年弃妾"这样重复的句式,强化了思念的漫长
2. 选取捣衣、缝衣、照镜等女性日常活动,让思念之情更真实可感
3. 通过"雁""杨柳"等意象,把无形的时间流逝变得具体可见
4. 结尾在绝望中保留希望的写法,比单纯哭诉更有感染力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惨状,却通过对"后方"生活的刻画,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到战争对普通家庭的伤害。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比直接说教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