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其三 (1941年)

死去馀何憾,生还各有思。
固应离可念,未觉遇俱迟。
回首空梁换,重澜古井悲。
转怜来日永,不必怨当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生死、命运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死去馀何憾,生还各有思"直白有力:死去的人已无遗憾,活着的人却各有心事。这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中间四句用具体意象表达复杂情感:"固应离可念"说离别总是让人挂念;"未觉遇俱迟"暗示机缘巧合;"空梁换"指家园破败,"古井悲"象征内心伤痛。这些意象生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最后两句"转怜来日永,不必怨当时"是点睛之笔:诗人从痛苦中跳脱出来,认识到未来的日子还长,不必一味埋怨过去。这种豁达态度体现了中国人在苦难中的坚韧精神。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将个人命运与国家苦难融为一体,既有对战乱的悲愤,又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