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
故国悲遗老,南邦忆羽仪。
巡方先帝日,射策德陵时。
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⑴。
行年逾八十,当世历兴衰。
廉里居龚胜,绵山隐介推。
清操侔白璧,直道叶朱丝。
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
无繇承问讯,秪益叹差池。
水没延州宅,山颓伍相祠。
传家唯疏草,累德有铭碑。
洒涕瞻乡社,论心切旧知。
空馀岁寒谊,不敢负交期⑵。
巡方先帝日,射策德陵时。
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⑴。
行年逾八十,当世历兴衰。
廉里居龚胜,绵山隐介推。
清操侔白璧,直道叶朱丝。
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
无繇承问讯,秪益叹差池。
水没延州宅,山颓伍相祠。
传家唯疏草,累德有铭碑。
洒涕瞻乡社,论心切旧知。
空馀岁寒谊,不敢负交期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李模(号灌溪)的深情之作,通过回忆逝者的生平品格,表达了对故人离世的悲痛和对高尚情操的敬仰。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生平回顾(前12句)
用"故国遗老""先帝巡方"等词点明李模是前朝老臣,曾通过科举入仕(射策)。"乌府"指御史衙门,暗示他担任过监察官职。后以"白璧""朱丝"比喻他清廉正直的品格,又用龚胜(西汉清官)、介子推(不慕荣利的隐士)两个典故,赞美他兼具官员的操守和隐士的风骨。
2. 生死相隔(中间6句)
"函杖天涯远"说两人天各一方,"水没延州宅"用房屋被淹比喻生命终结。特别提到逝者留下的奏章(疏草)和墓志铭(铭碑),强调他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3. 悼念之情(最后4句)
作者望着故乡方向流泪,回忆往日交情。"岁寒谊"化用"岁寒知松柏"的典故,表示在艰难时世中结下的真挚友谊,即使天人永隔也不敢辜负当年的情谊。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
- 用"秋风散赤墀""山颓伍相祠"等意象营造苍凉氛围
- 通过具体细节(如八十高龄、疏草铭碑)让逝者形象鲜活
- 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正直人格的礼赞
- "不敢负交期"的结句展现了中国传统士人重诺守信的精神品格
诗中李模的形象,是一个历经朝代更迭仍保持操守的传统知识分子典型,作者对他的追念,也寄托着自己对高尚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