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晓发
灯火启严城,戴星行未巳。
夜来下绝坂,左右崇墉倚。
昏黑迷前旌,时顾斗杓指。
晨鸡登顿初,险涩曙光紫。
林原衍山巅,溪壑行地里。
坡陀首乾龙,浮立土不滓。
所以穴居民,患燥不患水。
改邑视井泉,卑栖固其理。
耕者百仞上,汲者千寻底。
下山阻深沟,上山据高垒。
四邻守无虞,塞马徒为驶。
民贫独可忧,咸秦此唇齿。
夜来下绝坂,左右崇墉倚。
昏黑迷前旌,时顾斗杓指。
晨鸡登顿初,险涩曙光紫。
林原衍山巅,溪壑行地里。
坡陀首乾龙,浮立土不滓。
所以穴居民,患燥不患水。
改邑视井泉,卑栖固其理。
耕者百仞上,汲者千寻底。
下山阻深沟,上山据高垒。
四邻守无虞,塞马徒为驶。
民贫独可忧,咸秦此唇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从宁州出发时看到的艰苦山区生活场景,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开篇用"灯火""戴星"展现天未亮就出发的艰辛,通过"绝坂""崇墉"等险峻山势描写,让人感受到行路的危险。中间部分用"晨鸡""曙光紫"点明时间推移,同时用"耕者百仞上,汲者千寻底"这样夸张的对比,突出山区百姓生活的极端困难——种田要在悬崖上,打水要下千丈深谷。
最精彩的是"患燥不患水"这句,颠覆了平原地区的常识,说明当地干旱缺水才是最大问题。结尾"民贫独可忧"直接点明主旨,将这片贫瘠山地与重要战略要地"咸秦"相提并论,暗示再艰苦的地方也关系国家安危,百姓困苦更值得关注。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朴实的镜头记录山区见闻,但字里行间都是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刻观察和真挚同情。特别是把日常的农耕取水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区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