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节妇(坚守贞节的寡妇)的悲苦命运,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孤独与坚贞的情感。
首联"猝猝多羝屈,幽幽独雉经"用公羊被圈养、野鸡独行的比喻,展现节妇像被困的公羊般委屈,又如孤独的野鸡般默默承受命运。这两个动物意象生动传达了被束缚的苦闷与无人理解的孤寂。
颔联"借渠施粉黛,聊与照丹青"写节妇梳妆打扮,却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留下贞洁的形象。这里的"粉黛"和"丹青"形成巧妙对比,暗示她化妆不是为了现实生活,而是为了在历史画卷中留下贞烈形象。
颈联"孤槥何年寄,重泉底处扃"转向更沉重的死亡意象。"孤槥"(棺材)和"重泉"(九泉之下)的疑问,表达了她对身后事的忧虑——棺材何时能回乡安葬?黄泉之门究竟在何处?这两个问题凸显了无依无靠的凄凉。
尾联"有人能缩地,不隔短长亭"突然出现一丝希望:要是有人能缩短天地距离,就不必忍受离别之苦。这里的"缩地"是道教法术,暗含对超自然力量的期盼,但"短长亭"(送别的驿站)又拉回现实,表明这终究只是无法实现的愿望。
全诗通过动物比喻、梳妆场景、死亡忧虑和空间想象四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刻画了一位节妇的生存困境。诗人没有直接赞美她的贞洁,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内心活动,让读者感受到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的悲惨命运。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看似荒诞的"缩地"幻想,恰恰反衬出现实的残酷——她连最基本的归乡安葬都难以实现。
李谨思
宋饶州馀干人,字养吾。幼颖异,日记数千言。度宗咸淳中试礼部第一。宋亡,隐居著述。为文古奥,自成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