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夏雨后清新宁静的景色,用简单明快的画面传递出季节的韵味。
前两句写雨后的景象:连绵的雨水让大地保持湿润,天空飘浮的云朵时而遮住阳光,时而散开。这里"馀润"二字用得巧妙,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雨后湿润的空气和泥土。
后两句通过燕子、黄莺的活动来表现夏日宁静:燕子飞过华丽的屋檐,周围一片寂静;黄莺在碧绿的窗边婉转啼鸣,声音显得格外清亮。"华屋静"和"碧窗深"形成色彩与声音的对比,静中有动,更衬托出夏日午后的安详。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像一幅水墨画,用雨、云、燕、莺四个元素,就勾勒出初夏特有的清新与生机。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