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十七夜(农历每月十七的夜晚)独坐望月时的孤寂与愁思。月亮不够圆满,仿佛也带着遗憾,迟迟挂在天上,就像诗人心中化不开的忧愁。
诗人用"洞庭树的凄凉"和"上林苑树枝的遥远"这两个意象,暗示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感。他想到故乡的织布机早已闲置,深宫中的足迹也消失了——这些细节都在说:过去的热闹与繁华都已成空,只剩下冷清。
最打动人心的结尾:秋风吹落白露,大雁南飞,而诗人像独栖的鸟儿一样被愁绪包围。这里用"团白露"的视觉画面和"雁风"的触觉感受,把无形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全诗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月光、树木、宫苑、露水等意象的层层渲染,让读者真切体会到那种被世界遗忘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