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同知
楚客事晋君,已皆荣厚禄。
身章袭犀象,鼎食饫粱肉。
荀范作姻娅,赵魏与追逐。
旦分驰道出,夜旁天居宿。
故悲绝宗党,新敬起宾仆。
东洲有儒生,官路独迷躅。
青年结主知,穷老佐州牧。
今为千里行,犹未分符竹。
身章袭犀象,鼎食饫粱肉。
荀范作姻娅,赵魏与追逐。
旦分驰道出,夜旁天居宿。
故悲绝宗党,新敬起宾仆。
东洲有儒生,官路独迷躅。
青年结主知,穷老佐州牧。
今为千里行,犹未分符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同知的官员的人生际遇,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官场的人情冷暖。
前八句写那些会钻营的人:他们像楚国人在晋国做官一样(比喻投靠权贵),穿着华贵的犀牛皮大衣,吃着山珍海味,和豪门结亲(荀范、赵魏都是大族),白天在官道上招摇,晚上住在皇宫附近。这些人发达后就疏远老亲戚,只巴结新权贵。
后六句转到陈同知:他是东洲的读书人,在官场混得不如意。年轻时得到过皇帝赏识,但到老只当个州官助理。现在要被派到千里之外,却连正式的官员凭证(符竹)都没拿到。
诗人通过两种官员的对比,揭露了官场势利现象——会拍马屁的人飞黄腾达,老实人却得不到重用。最后两句特别扎心,说陈同知都要远赴他乡了,连个正式任命文件都没有,暗示他的处境连普通官员都不如。全诗用具体的生活细节(穿什么、吃什么、住哪里)来表现官场现实,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中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