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那夏二首 其一

遐方南欲尽,月落觉天低。
荒野人谁到,空林鸟自啼。
远花红半露,深树绿初齐。
举目堪流涕,乡关万里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漂泊在南方荒凉之地的孤独感受。

前两句写得很开阔:远方南方的尽头处,月亮落下时感觉天空都变得低垂。这种天低的感觉其实暗示着心里的压抑感,就像我们现在说"感觉天要塌下来"一样。

中间四句画面感很强:荒野上根本没人来,只有树林里偶尔传来鸟叫声。远处隐约可见几朵红花,茂密的树林新长出的绿叶刚刚整齐。这些景色看似平常,但其实都在突出"孤独"——没有人的踪迹,只有自然景物相伴。

最后两句直接吐露心声:抬头一看这景象就想哭,因为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这里的"迷"字用得很妙,既是说地理上的迷失,更是心理上的迷茫无措。

整首诗妙在用简练的笔触,先铺陈荒凉的南方景色,再突然转到思乡之情,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漂泊在外的那种孤寂和乡愁。就像我们现在拍旅行照片,看似在拍风景,其实是在记录当时的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