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萤寄正仲

残编百读过,年去放萤飞。
好带随身火,休争秉烛辉。
夜凉辞竹庋,风逆返书帏。
未是明经日,何人拾汝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夜晚放萤火虫的闲适场景,暗含对功名生活的淡泊态度。

前两句说诗人反复研读破旧的书籍,随着年岁流逝,如今悠闲地在夜晚放飞萤火虫。"残编百读过"展现出一个用功读书的形象,而"放萤飞"突然转入轻松画面,形成有趣对比。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萤火虫:劝说萤火虫好好带着自身光亮就好,不必与其他光源争辉(暗喻不与人争名夺利);夜晚转凉时离开竹制的书架,却被逆风吹回书斋帷帐。这里把萤火虫拟人化,写它们"辞"、"返"的动作,充满童趣,同时暗含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别有深意:现在不是科举考试的日子("明经"指科举),谁会来收集你们这些萤火虫呢?古人有"囊萤映雪"的苦读典故,诗人却说如今没人需要借萤火虫读书,既表达对功利读书的疏离,也透露出几分自嘲——我放飞你们,正因已不再执着功名。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