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曾国荃的,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讲曾国荃的功绩——他像古代名将一样,通过无数次战斗收复了南京(古称建康),至今人们还在赞颂他的功德。作者庆幸这样一位军事统帅(师干)能最终掌管大局(总制),表达了对逝者能力的认可。
下联转为温情想象——假设曾国荃在九泉之下遇见他已故的父亲(先光禄),父子俩依然会像生前那样亲密聊天(谈心促膝)。作者特意叮嘱:见到父亲时,别提自己这个孤儿(曾国荃之子)现在过得多么艰难,既表现了逝者对家人的牵挂,也透露出亲属现实的困境。
全联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上联是宏大的历史功业,下联是私密的家庭温情;上联写世人可见的荣耀,下联藏家人难言的辛酸。通过"百战将军"和"慈父孝子"的双重形象,既表彰了逝者的公共贡献,又展现了他人性化的一面,让英雄形象更加立体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