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老来浑不爱春游,来对兰亭烂熳秋。
亭下水非当日曲,山前竹似旧时脩。
二三客子因怀古,八百馀年续胜流。
试与山灵论往事,不知还肯点头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年老后重游兰亭的感慨。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以及怀古思今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老来浑不爱春游,来对兰亭烂熳秋"直接点明主题:年纪大了本不爱出游,却特意在绚烂的秋日来到兰亭。这里用"烂熳秋"形容景色,暗示虽然时令不同,但秋色同样美丽。

中间四句写眼前所见:亭下的溪水已不是当年那条弯曲的溪流,但山前的竹林还像从前一样修长。几位游客在此怀古,延续着八百多年来文人雅士的传统。这里用"水非当日曲"暗示时光变迁,而"竹似旧时脩"则表现出自然景物中永恒不变的部分。

最后两句最有趣:作者试着和山神讨论往事,不知道山神会不会点头认同。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既幽默又深沉,表现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连山神都可能记不清往事了,更何况人呢?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水变竹不变)表现时光流逝
2. 通过"试与山灵论往事"的想象,让怀古之情更生动
3. 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比如"不知还肯点头不"这样口语化的结尾,让深刻的哲理变得亲切易懂

这首诗告诉我们:岁月会改变很多事物,但有些美好会永远留存;后人会继续前人的传统,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