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陷入爱情却又刻意保持距离的少女形象,充满细腻矛盾的心理活动。
前两句写少女像燕子黄莺一样敏感,生怕被人看出心思,行为举止格外谨慎。她故意避开可能引起误会的场合,显得拘谨又刻意。
中间四句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她的矛盾状态:明明精心画好了刺绣花样,却懒得动手;整天对着镜子描眉画眼,却又锁着眉头。她时而倚着柱子发呆,时而无精打采躺在床上,整个人都透着相思病的慵懒和忧郁。
最后两句最妙:明明知道心仪的少年正从窗外经过,却故意装作要关窗的样子去卷帘子。这个"反托"的小动作,把少女欲盖弥彰的心思写得活灵活现——既想多看心上人一眼,又要维持矜持的形象。
全诗就像一组生动的特写镜头,通过"避嫌-打扮-发呆-装模作样"这些生活片段,把初恋少女那种甜蜜的烦恼、纠结的小心思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会心一笑。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