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杂感二首 其一

美好皆有涯,文章独得寿。
神气出自然,斯能擅其秀。
乃今操觚家,开箧拾饤饾。
既为古人障,又与今人斗。
有肾无不刳,有髓无不镂。
搰搰名理间,长夜空自瞀。
达者洗其肠,澄然无一垢。
酝酿自天机,众妙斯来就。
发籁虽独唱,合辙与圣媾。
岂为蜉蝣撼,允也垂宇宙。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文学创作的两种境界对比,既犀利批评了当时文坛的弊病,又描绘了真正好作品的理想状态。

前半段像照妖镜一样照出当时文人的毛病:现在很多写文章的人(操觚家)就像翻开工具箱拼凑零件(开箧拾饤饾),既被古人框住思维,又忙着和今人较劲。他们像解剖动物一样搜肠刮肚(有肾无不刳),在概念道理里打转(搰搰名理间),其实都是白费力气(长夜空自瞀)。这里用"刳肾镂髓"这个血腥比喻,生动讽刺了刻意雕琢的写作方式。

后半段则像打开天窗,展现真正的好文章该有的样子:通透的人(达者)会洗净肠子里的污泥(洗其肠),让心灵像清水一样干净。好文章应该像酿酒一样自然发酵(酝酿自天机),各种精妙自会汇聚。虽然是个人的声音(发籁虽独唱),却能契合圣贤之道。这样的作品不会被短暂的生命局限(岂为蜉蝣撼),而能永远流传(允也垂宇宙)。

全诗用了两组强烈对比:
1. 拼凑VS自然:像拼积木的写作VS像种子发芽的创作
2. 刻意VS通透:绞尽脑汁的雕琢VS水到渠成的表达

最精彩的是用"洗肠"这个重口味比喻来形容净化心灵,和"酿酒"的温和意象形成反差,强调真正的创作需要先清理内心杂质。末尾"蜉蝣撼宇宙"的对比更是震撼,说明浮躁的作品如朝生暮死的虫子,而真正的好文章能像宇宙般永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