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艮斋得閒西归

向来朝列虽知己,台省山林职事殊。
勇退近闻辞北阙,醉游唯欠到南湖。
心传古学高当代,力把忠言壮晚途。
竞说归舟卖金带,囊空想见一钱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谢艮斋辞官回乡的事,字里行间既有对友人的理解,也有对他品格的赞赏。

开头两句说:虽然咱们在朝廷共事时是知己,但做官和隐居完全是两种人生状态。这里用"台省"(官府)和"山林"(隐居)的对比,点明朋友选择离开官场的决心。

三四句像聊天般说道:听说你最近果断辞官("勇退"),现在只差没来南湖一起喝酒游玩了。这里"醉游"的轻松语气,冲淡了辞官这个话题的沉重感。

五六句是真心夸赞:你传承古代学问("古学"),水平比当代人都高;晚年还能坚持说真话("忠言"),气节更显可贵。这两句像给朋友的人生总结,点明他学问好、骨头硬的特点。

最后两句特别生动:大家都传你卖掉官服金带凑路费,看来是真穷得叮当响了!用"竞说"(都在传)这个细节,既写出朋友清廉到两袖清风,又带着点调侃的亲切感。那个"囊空想见一钱无"的画面,让人仿佛看见他掏空钱袋的窘迫模样,反而更显出他不为钱财所累的洒脱。

全诗就像老友间的送别谈话,有理解(认同隐居选择)、有遗憾(没能一起玩)、有敬佩(学问人品)、还有幽默(调侃他穷),把一场官场离别写得既有温度又有格调。最难得的是,明明在说辞官这么严肃的事,却透着举重若轻的生活气息。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