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虏后那拉万寿节也纪事得二首 其一

毳服毡冠拜冕旒,谓他人母不知羞。
江东几辈小儿女,却解申申詈国仇。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辛辣的语言,讽刺了清朝统治者("那拉氏"即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时依然大搞生日庆典的荒唐行径。

前两句描写场景:一群穿着毛皮衣服、戴着毡帽的官员("毳服毡冠"指清朝官员服饰),对着慈禧太后("冕旒"指帝王冠冕)跪拜庆生。诗人直接骂他们"认贼作母不知羞耻",因为当时正值外敌入侵("虏后"指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些人却对侵略者卑躬屈膝。

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连江东的年轻人都懂得痛骂国贼("申申詈国仇"指反复斥责国家仇敌),而这些朝廷大员却忙着给祸国殃民的太后祝寿。诗人用"小儿女"反衬官员们的无耻,突显出普通百姓比统治者更有民族气节。

全诗像一记响亮的耳光,通过官员庆生与百姓骂敌的对比画面,揭露了清廷腐败无能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愤慨。语言虽然直白,但讽刺力度极强,读来令人既痛心又解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