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曙色熹微压绛膏,朝寒隐约上绨袍。
帘前花柳迎春晚,海上风云入望高。
远寄不教惭谢奉,尺书端合让山涛。
探梅拟赴吴中约,练渎新波泛小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春清晨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变化,充满生活气息和文人雅趣。

开头两句用"熹微的晨光压住深红色云霞""清晨寒意悄悄爬上丝绸衣袍"的细腻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美丽的黎明。这里用"压"字形容晨光驱散黑暗的过程,用"上"字表现寒意渗透衣物的感觉,非常生动。

中间四句展现视野的拓展:先写眼前"帘外花柳已带着春意",再望远方"海上风云在高处流动",由近及远勾勒出立体的春日图景。随后笔锋一转,用"寄信不羞于比不上谢奉""写信确实该让山涛执笔"的谦逊表达,暗示自己正在与友人书信往来。

最后两句突然活泼起来:诗人计划"去江南赴约赏梅",想象着"在练渎新涨的春水中划小船"的情景。这个结尾把前文的静谧氛围转化为动态期待,特别是"泛小舠"的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一叶扁舟在春水中荡漾的画面。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晨光特写拉到广阔海天,再切换到书案前的沉思,最后定格在即将启程的轻舟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和巧妙的空间转换,把新春的生机、文人的雅致和对友情的期待融合得浑然天成。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含蓄的喜悦——不直接说快乐,但每个画面都透着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