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

阅世苦多累,息此嘉木阴。
坐玩磥砢节,孤高契芳心。
远风自东来,乍如鸣素琴。
渐竽密籁沸,划变戈矛森。
栖鸟各去枝,閒云亦辞林。
淑气不尔严,萧瑟有此音。
感之发竦竖,起听更敛衿。
调律岂无意,事大力不任。
覆餗明在涂,敢试鼎与鬵。
叹息偃庭际,出门春已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松声》描绘了一个人在松树下休息时,被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所触动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

开头四句写诗人因世事烦扰而疲惫,于是在松树下休息。他欣赏着松树高大挺拔的姿态,感到自己的孤高情怀与松树的品格相契合。这里松树不仅是遮阴的树木,更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接下来六句描写风起时的松声变化。先是轻柔如琴声,渐渐变得密集如乐器合奏,最后竟如刀枪碰撞般激烈。这声音惊飞了栖息的鸟儿,也吹散了林间的闲云。诗人感叹:虽然春风和煦,但松林却能发出这样萧瑟的声音。这里用声音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

最后八句写诗人的反应和思考。他被松声震撼,肃然起敬地起身聆听。想到要调和这样的天籁之音(暗喻治理天下)需要巨大能力,而自己力不能及。就像明知会打翻饭锅还硬要尝试煮饭一样,他不敢轻易尝试治国大任。结尾处诗人叹息着起身,发现门外已是暮春时节,暗示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

全诗通过"听松声"这一日常小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松声的壮美与变化,既是大自然的奇迹,也象征着世事的多变。诗人在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同时也产生了对人生、对责任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