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汝常掌教之任

海蚌胎光动彩蟾,休嫌官冷卧穷檐。
长吟管甚年华过,午梦不惊春昼甜。
座上光风花满眼,阶前细雨草侵帘。
舞雩气象今何似,桃李成蹊雨露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教书先生形象,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首联用"海蚌含珠映月光"的唯美画面,比喻主人公虽身处清贫环境(冷官穷屋檐),却自带光华。诗人劝慰对方不要嫌弃官职清冷、住处简陋,因为精神世界可以很富足。

颔联展现主人公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不在乎岁月流逝,只管纵情吟诗;春日午睡香甜,不被世俗打扰。两句话勾勒出一个超脱物外、享受当下的文人形象。

颈联转入教学场景:教室里学生们如沐春风(光风),眼神明亮如繁花;台阶前细雨滋润青草,自然生长到帘边。这里用景物暗喻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养学生成长。

尾联用孔子"舞雩台"的典故,将古代理想教育比作春风和畅的师生同游。如今虽时过境迁,但教育本质未变——就像被雨露滋润的桃李,自然会有学生慕名而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教书生活写得诗意盎然:用蚌珠映月、春昼甜梦写清贫中的雅趣,用光风细雨喻教育熏陶,最后落点在"润物无声"的教育真谛。让人看到在物质匮乏中,精神世界如何绽放光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