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障子①

摩诘诗从画中见,触处天机自流转。
黄鹂白鹭辋川图,入眼何须好束绢。
多君此图谁笔之,谓是当年春望诗。
绿草烟横荜茥苑,红莲雨足昆明池。
金阙沈沈半空起,柳暗花明连数里。
不嫌车马踏泥行,城外风光似城里。
太平有象作者难,品题不在丹青间。
悠悠致主泽民意,对景令人生汗颜。
隐几秋霖玉堂署,渭水黄山渺何处。
倦来无力展新图,时复高吟右丞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的美景,并借画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王维(摩诘)的画作比喻,说好诗就像从画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不需要华丽的绢布衬托。黄鹂白鹭的生动画面,直接就能打动人心。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具体描写画中景象:绿草如烟覆盖着花园,红莲在雨中摇曳,昆明池水波荡漾。金碧辉煌的宫殿若隐若现,柳暗花明的美景绵延数里。诗人说这样的风光让人分不清城里城外,暗含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指出真正的"太平气象"不在于画面多精美,而在于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这让人面对美景反而感到惭愧。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诗人自己在官署中赏画的情景。秋雨绵绵中,他疲倦地展开画卷,不时吟诵王维的诗句,思绪却飞向远方的渭水黄山,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巧妙地将赏画、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赞美了艺术之美,又超越了艺术层面,表达出对现实民生的深切关注。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艺术要服务于现实"的文艺观。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