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曹操的多疑和虚伪。
前两句讲舜帝的故事:舜葬在苍梧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后人至今还在九嶷山纪念他。这里用舜帝的坦荡做铺垫——舜帝光明磊落,所以不需要隐藏陵墓。
后两句转到曹操:曹操(小名阿瞒)如果没做亏心事,何必弄那么多假坟墓来迷惑世人呢?"累累多冢"指传说中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事。诗人用反问语气一针见血:正是因为心里有鬼,才需要搞这么多障眼法。
全诗妙在:
1. 用舜帝的坦荡反衬曹操的奸诈
2. "阿瞒"这个称呼带着讽刺——名字叫"瞒",行为也真的一直在隐瞒
3. 最后一句像在说:你搞这么多假坟,不正说明你心虚吗?
这种讽刺不是直接骂人,而是通过历史对比和逻辑推理,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显得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