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月夜下,诗人前往友人书堂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诗意的氛围。
开头“趁微凉,访书堂”直白地告诉我们,诗人在一个凉爽的夜晚,踏着夜色去拜访朋友的书堂。这种“趁微凉”的描写,不仅点出了时间,还让人感受到夜晚的舒适与宁静。
接下来“淡月正昏黄”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月亮的光线是淡淡的、昏黄的,给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感觉。这样的月色,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
“卐字阑干亚字墙”是对书堂周围环境的描写。这里的“卐字阑干”和“亚字墙”可能是指书堂的建筑风格或装饰图案,这些细节让人联想到书堂的古朴与雅致。
“新词同唱”则点出了诗人和友人的活动。他们在一起吟唱新创作的诗词,这种文人雅士的聚会,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情感的交流。
最后“合欢花影转东廊”以合欢花的影子作为结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花影在东边的长廊上移动,意味着夜已深,但诗人和友人依然沉浸在诗词的创作与欣赏中,不愿离去。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夜晚。诗人用“淡月”、“合欢花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