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羽服成有作

我爱王子晋,飘然恣天游。
碧桃舞吹笙,花落曾城秋。
江海浩无际,人生复何求。
还丹有神光,服食登昆丘。
此意世岂知,俯步趋王侯。
火汗热五内,乌貂弊霜裘。
吾生独冥心,玄览探至幽。
烟彩晦春丽,云泉白空流。
剪素作羽衣,被服歌瀛洲。
远与世俗间,彷佛仙者俦。
真人九霞中,顾我应点头。
挥挽紫玉树,浩荡瞻空浮。
使我远望之,回送飞母虬。
土食向我混,鸡栖漫沈留。
何能慰吾怀,天风五城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向往神仙般自由生活、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矛盾的心理状态。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理想生活:诗人以王子晋(传说中得道成仙的周朝王子)为偶像,向往那种乘云驾雾、吹笙赏桃的神仙生活。他认为人生短暂如秋花凋零,与其在俗世奔波,不如炼丹修仙,登上昆仑仙境。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写现实困境:虽然心怀神仙梦想,但现实中却不得不低头侍奉权贵。穿着厚重的貂裘官服,内心却像被火烤般煎熬。诗人只能独自冥想,在云雾缭绕的山水间寻找慰藉,甚至用素绢做成羽衣,假装自己是瀛洲仙人。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写矛盾心理:诗人幻想神仙在云端对自己点头认可,但转眼又回到现实,像土鸡一样过着平庸生活。最终只能把慰藉寄托在遥望五城楼(传说中神仙居所)的天风中,在想象中寻求解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碧桃舞笙""云泉空流"等清新意象,营造出飘渺的仙境 2. 通过"乌貂弊裘"与"素作羽衣"的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 "土食鸡栖"的自我调侃,让求仙不得的惆怅更显真实 4. 结尾"天风五城楼"的开放式想象,留下余韵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讨厌当官",而是用向往神仙、厌恶官服、假装羽衣等形象描写,委婉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0